1.南方冬季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据年农业资料统计(1987年),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福建、云南、贵州13省(自治区)(以下简称南方)小麦;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4%,为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的36%,为西北八省粮食总产量的99%;油菜总产量为西北、东北油米总产量的2.3倍,为华北三省二市油料总产量的1.2倍,占全国油菜总产量的83%,为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6%。单是这两项,四川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四省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。南方冬作物还有甘薯、玉米、大豆、蔬菜、花生等。据统计1993年中国南方生产的夏粮占全国年总产16.3%,江苏、安徽占其总产的30%~40%(黄国勤,1996年)。 2.优势与问题 (1)优势 ①南方光、温、水资源串富,耕地的生产力较高。其优势:冬季不冷,冬作期间大于 0℃积温2200~3400℃,相当于东北地区生长期的积温。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℃以上(除苏北、皖北),广东多数地区大于10℃,高的可达20℃以上。1月平均气温在12~13℃以上的地区可种喜温作物,如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;1月平均气温大于15℃以上的地区可种热带作物,这一地区是天然温室,冬季可种多品色蔬菜。 ②水资源较充足,主要冬作季节11—4月的降水量相当于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的年雨量,而且河流、湖泊众多。 ③可开发冬闲田约0.06亿hm2,南方冬季农业开发投资少,收益大。 ④提高复种指数,扩大播种面积的潜力大,例如湖南省的复种指数达264%,三熟种植田高产过吨粮的达78%,已创大麦一早稻一晚稻19050kg/hm2的记录。 (2)前景 根据南方冬季农业的生产条件,可建立:发展多熟种植和多类型商品基地。 ①江南麦类基地(大、小麦),以四川为主,包括苏南、皖南及湖北等省。 ②全国最大的油菜商品基地。皖南、苏南及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省。 ③全国多品色冬季蔬菜商品基地。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地区。 ④冬季喜温型粮、饲基地。粤东南、闽南、滇南、桂南以及滇川河谷地带。 ⑤全国最大高产优质蔗糖商品基地(华南)。 (3)主要农业气候问题 气候灾害较频繁。主要气候灾害有:干旱、阴雨、渍涝、低温等灾害,尤以旱涝危害最重,是导致产量不高不稳、品质低劣、投入高、收益低的重要原因。30多年来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,但仍不能较好解决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、季节间不均衡的问题,华南、西南冬春雨水不足,严重时出现旱灾。春季多雨引起的渍害、病虫害也甚为严重,不利于灌浆、收获、贮藏,使品质变坏,甚至不能食用。此外,土层不厚,地势不平,加上温高湿大,肥料易于流失、挥发,利用率低。导致农业减产歉收。因此,要治水改土,增加农用水利设施,进一步解决旱涝问题,确保稳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