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集约化渔业生产过程中,饲料投喂的管理是整个生产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,在饲料投喂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鱼类摄食饲料量减少的现象。笔者根据生产中的不同情况,将养殖鱼类摄食饲料量减少的原因分述如下: 第一种情况:鱼正在发病,引起鱼类摄食饲料量减少。如鲫鱼内孢子虫病、草鱼三病、斑点叉尾鱼回出血病、肠炎等病发时,鱼的摄食量显著减少。当草鱼种、鲫鱼有大量车轮虫寄生时会发生在饲料台前打转狂游的现象,影响摄食,摄食量减少。 这种情况发生于发病初期,一旦出现摄食量减少,要引起重视,马上对鱼体进行检查,针对具体情况,对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疗,鱼体恢复健康后,摄食量可恢复正常。 第二种情况:水质不良,引起鱼类摄食饲料量减少。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,水质老化,氨氮、亚硝酸氮、硫化氢超标严重,水体受到高铜污染时,均会引起鱼类摄食量下降。 如果鱼类早上摄食差,中午和晚上摄食好,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溶解氧不足,水质老化,或氨氮、亚硝酸氮、硫化氢超标。 针对这种情况,主要是进行水质调控。老话说,养好一塘鱼,先养好一塘水。水质调控是科学养殖的重要环节,养殖过程中注意保持养殖水体的肥、活、嫩、爽。肥:透明度30厘米~40厘米,嫩绿色,浮游动植物有适当数量,水体可为鱼类提供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。活:藻相优良,透明度、酸碱度有规律性地日变化、周期变化,氨氮、钙、磷等浓度有规律性变化。嫩:水色嫩绿,新生浮游植物多,利生素多,利于鱼类的生长。爽:水质无油性滑腻感,死亡藻类少。调控方法主要是每天及时开增氧机,要经常加注新水,加高水位,提倡用有益生物制剂,改良底质和水质,高温期间,经常换去部分老水,最好每隔15天,使用一次光合菌或EM菌。 第三种情况:由于水中三毛金藻大量繁殖,产生大量鱼毒素、细胞毒素、溶血毒素、神经毒素等,藻类毒素被激活且达到一定浓度,引起鱼类摄食量减少。 水中总氨含量超过0.25毫克/升时,三毛金藻就不能成为优势种。因此定期(少量多次)向池中施氨盐类化肥、尿素、氮磷复合肥,以及有机肥,使总氨稳定在0.25毫克/升~1毫克/升,即可达到预防效果。发病渔池早期,每亩水面用粘性土100千克,加水冲成泥浆后先在池塘四角的病鱼密集区泼洒,然后再全池泼洒。大量换水是有效的方法。
|